以下内容转载自:阮一峰 科技爱好者周刊(第 289 期)

今天,我想分享一个有趣的研究,跟”宽容”(tolerant)有关系。

“宽容”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,平时很少有人强调它,但是关键时刻,你又很需要它。

什么是宽容?
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定义是:(对待他人)宽大有气量,不计较或追究。在我看来,可以更简单,宽容就是你能不能容忍他人的缺点错误

生活中,跟宽容的人交朋友,会比较自在,不担心犯错时,遭受苛刻的评价和严厉的指责。

工作中,在宽容的公司上班,万一不小心犯错,公司不会将责任推给你。领导会拍拍你的肩膀说:”小伙子,别担心。犯错是难免的,以后注意点。”

宽容还能推动社会发展,创新型社会尤其需要宽容。如果一个社会对创新创业中犯错的人非常严厉,还有多少人敢于创新呢?

但是,现实生活中,大家恐怕都有感觉,宽容的人和公司不太多,苛责和严厉批评的比较多。

今天我要分享的研究,是芬兰心理学家的一个社会调查。他们想知道,多少人是宽容的?怎样才能让人们变得宽容?

他们对3500多个芬兰人进行了问卷调查。问卷列举了很多行为和观点,请调查对象用五分制表示自己的态度,1分代表”完全不同意”,5分代表”完全同意”。

你对所有问题的平均打分,越接近1就代表越不宽容;越接近5,就代表越宽容。

根据调查,芬兰人的平均打分在2.1~2.2之间,这代表芬兰是一个略微不宽容的社会。

这个调查最有意思的部分,是心理学家发现,很多传统的观点都是错的。

一种传统的观点是,高学历、高收入者比较宽容,低学历、低收入者比较偏激和不宽容。

调查发现,这种观点完全错误。一个人是否宽容,与他的学历、收入、理性思维、认知潜力都无关。高学历、高收入者,也可能是偏激和不宽容的人。

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宽容,是下面三个因素。

  • 思维灵活
  • 个性不固执
  • 专注

这就是说,如果某人容易接受新观点(思维灵活),不固执已见,也不容易分心(专注),他很可能是一个宽容的人。

心理学家在论文中建议,仅仅提高教育水平,可能不是增加社会宽容的最有效方法,更好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、减少固执的个性、增强做事的专注。


如您从本文得到了有价值的信息或帮助,请考虑扫描文末二维码捐赠和鼓励。

尊重他人劳动成果。转载请务必附上原文链接,我将感激不尽。


与《宽容从何而来【转】》相关的博文:


发布时间 02/04/2024 06:25:55栏目 Other.标签 .

留言

avatar
😀
😀😁😂😅😭🤭😋😘🤔😰😱🤪💪👍👎🤝🌹👌